gre满分经验:写作5分是如何练就的?

2022-06-02 19:56:36

  本人经历:在美国留学了两年,上了一些文科课,写了一些作文。上过新东方。大学打过两年辩论。比较喜欢读书。以上特殊或者不特殊经历都对我的写作有帮助。

  本人成绩:

  写作5.0.写issue基本都有900字。Argue700字左右。

  请注意:

  由于我主要是靠底子,写作没有怎么练习,不敢说对g的写作很有研究。因此我的方法并不因为这一次的高分而权威,希望各位斟酌。另外,每个人经历不同,适用于我的方法,在各位用来可能需要调整。最后就是,由于我并没有大范围练习过g的写作,我不清楚高频是什么,也没有模板,因此想要讨论高频和要模板的,抱歉,在下爱莫能助。今天既然各位赏脸来听我唠叨,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能有所帮助。有问题等最后我讲完了我们一起讨论。

  言归正传。我先说issue,再说argue。

  Issue:

  我有五点想说:结构,逻辑,字数,句式,思想

  结构:

  我个人的结构一般都是五段。开头+三段展开+结尾升华。这个比较中规中矩,三段也基本能把想说的话都说完。

  逻辑:

  我认为逻辑主要在中间三段。开头只不过是引一下题,表一下态。具体操作我会在字数里面提到。结尾我认为主要就是升华一下。把讨论推倒一个高度。除非时间不够,我感觉结尾最好不要再把开头重写一遍,或者把前头论述简明总结一下。读文章的人智商是足以记得我们之前说了啥的,不用结尾提醒。我在美国的一个华裔文科老师说过,中国人就应该把自己平时写作的结尾当成英文写作的开头,因为我们中文的结尾一般都是总结全文。而英文习惯一开头就总结全文,把全文脉络写出来,那样大家读着方便。而结尾,则是试图把自己的讨论上升到一个高度,或者开辟一个新话题,提出一个新问题等等。后两者也许适用于学术论文。但是上升到一个高度肯定适用于G。这点会在思想处提到。

  说到中间三段的逻辑,我一般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给三个支持论据,就是AAA形式。一种是两个支持一个让步,就是AAB形式。这个基本取材于新东方。下面阐述一下我的理解。

  遇到一个话题,我们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哎呀,说的太有道理/太扯淡了。一种是:这也得分情况讨论。前者适用于AAA。后者则是AAB。

  AAA就是三段都是支持或者都是反对题目的。而AAA也分两种。一种是并列,一种是递进。如果三个原因没什么太强的关系,至少写个并列出来。比如,话题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咱一拍大腿,说,太对了!然后写三个并列论证。开头先说,社会包括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生活啊、伦理道德啊、人际关系啊。接着来个并列的AAA。1,科技在日常生活方面带来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堵车,噪音啥的。2,伦理道德方面,比如克隆,整容,变性,随便说说。3,在人际关系方面,比如电脑游戏和电视减少了我们面对面的沟通,好不容易出个桌面游戏三国杀,结果网杀一出来,趁着杀人认识漂亮姑娘的机会又少了之类的。这三个就是并列关系,因为互相没啥太大关系。但是并列也是一种逻辑啊,只不过是最简单的逻辑。这个好掌握,但是不高端。

  高端一点的,就是AAA的递进。比如我练过一个题目,说媒体对政府报道的越多,社会的福利越大。咱一拍大腿,说,太错了!然后写三个递进论证。1,倘若这是一个集权政府,媒体报道什么都是由政府说了算,不能报道的都封掉了,那么报道的再多也没用,因为都是政府喜闻乐见的声音。2,即便有了监控部门,确保媒体能够独立报道政府(递进让步一层),如果群众教育程度不够,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那么报道越多,反而是过剩信息,越多可能会让群众越搞不懂现状。3,即便有监控部门,然后群众教育水平也足以去伪存真,客观看待所有报道(递进让步二层),,利用媒体互相攻击对方,,那么这样的报道越多,对社会福利反而越损害。前不久看了个报道 说,美国政党竞选预算,百分之七八十用在挖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上面,只有百分之二十用来让选民知道自己政党的执政方针和理念。于是竞争变成,不是因为我好而选择我,而是因为对方太差,你只能选我。长此以往,,而不是发展国计民生,那么社会福利还是差。以上,便是AAA的递进一例。

  还有个比较高端的,我考试用过的,就是AAB的。这个好些之处在于,很多题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候能想到2个A,想不到第三个A了,但是反面一想可能有思路,那何不在最后写个反面的情况,显得咱思绪周密,考虑全面,同时也是逻辑的体现。我考试遇到的题目是,社会发展主要是靠挑战权威推动的。我写1,对啊,想想黑人民权运动。2,对啊,想想巴菲特不相信被金融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市场效益理论,而自己去找股票内在价值,最后还是首富啊。3,但是啊,但是,如果人人都去挑战权威,发现问题,没有人解决问题怎么办?所以挑战权威能推动社会发展,但不是唯一动力。这就像煎鸡蛋,煎完正面煎反面。其实任何题目说得极端点都是错,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的B就是把题目说极端了,说极端了还不好批判么。

  字数: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能搞出900字,除了打字快,写英文熟,主要还是有话说。(这可能还是靠平时读读书,而且也读读美国的新闻啥的,迫于无奈用中国例子可以,但是能用美国例子还是美国例子好。像我们高考作文,一说到挑战权威,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六四,啊对不起,五四运动,然后大笔一挥,时值我党建党90周年,生米熟饭,当场拿下。同理,美国人看作文,也比较喜欢看咱们写个马丁路德金和Rosa Parks民权运动,而不是辛亥革命或者百日维新。)我基本都是读一读文科课的要求读物,或者商科课上课讨论过的案例,套用的很好。学以致用嘛。字数这点很多人会教我们投机取巧,比如车轱辘话来回说。但是我觉得,要是有话要说,不吐不快,那么光是一个例子就能二三百字。我考试写巴菲特那个例子,解释金融界如何崇拜市场效益理论(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市场效益理论是个啥,巴菲特如何不信邪,自己去看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找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然后在大部分经纪人都盯着大屏幕看价格变动的时候,巴菲特办公桌上只有个计算器,然后这哥们成了首富,捐钱造福社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挑战了权威的金融学说,推动金融股票市场估值的变革等等。具体还会在思想部分论述。

  这里简论一下开头。开头就是引题,由于引题可以照抄,所以能一边写一边想。然后肤浅的说两句。比如我的考试开头就是。很多人表示,挑战权威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数不尽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挑战权威之后,社会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才能解决问题,得到发展。因为权威也是人构成的,人就难免犯错,所以没有人挑战权威的话,就没有人纠错,那社会就停滞不前。

  写到这里,基本都是照抄,不用动脑子的,后文可以一边写一边想。这时候我已经定,我的态度是有保留支持,就是AAB,而且我也想到了民权运动,还有想起了巴菲特。但是B还没来得及想。那么接下来表态的时候,我就写:对于这一问题,我是赞同的,因为叹气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变革,还是一个学科变革引起的社会效益,都有很多是被挑战权威的人带起的。由于权威往往是权利掌握者,比如政府和法律,反抗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爱,所以不是很多人有勇气和魄力去反抗。正因为如此,才显得他们的可贵,也才识得社会发展变得不容易。

  然后就能引出下一段的民权运动了。以上就是我的开头。#p#副标题#e#

  句式:

  可能有很多人表示写英文,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词汇干不过洋鬼子,我们就背他二三十个名句,语法上彻底压过他们。于是恨不得每一句话都是倒装,从句,写的越长越好。我老师告诉我,simple English is good English.写长了不仅容易出错,人家不容易读懂。毕竟写作是为了传达思想,除非水平到了,否则想写的艰深难懂,画虎不成反类犬。而且考场每次想写个难句都要想半天,时间不够了。我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逻辑结构和思想为主,句式只是逻辑和思想的载体。当然如果都是主谓宾那也说不过去。其实水平到了,有些表达自然而然就用上了长句。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毕竟各位考试在即,我个人认为,宁可句式不到,逻辑和思想要到。只要不出错,都是好英语。一家之言。

  思想:

  有人说考G之前准备几个万能例子,或者背几段轶事。我由于留学时候学了各种各样的课,模考的时候都能做到立刻唤醒沉睡已久的记忆,所以没有相关准备。现在大家时间所剩不多,我有两个诀窍和大家分享:1,把东西往自己熟悉领域拉。我是学经济的,所以巴菲特和股票那段属于我的本行,当然有话说。大家仔细想想,挑战权威这事儿,干嘛不写伽利略呢,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小学就学了。我的答案是,我不熟,无话则短。所以宁可写一个牵强点的巴菲特,我也要有话则长,然后最后给他说圆了。而另一个原因是,我不会拼伽利略嘛!

  2,想想之前,尤其是上课(如果有留学背景的话)读过的文段和讨论过的话题。我之前那个美国竞选数据,就是一次市场营销课上的阅读材料。而有一次模拟有个关于什么分主次的事儿,我就把商科课学的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个矩阵分析公司的方法介绍了一遍,也写得很长。总之有东西想说,那么字数肯定上去了,思想也有了,只要这东西能和题目扯上关系,那么逻辑也有了。Issue这也就差不多了。而最后说一下结尾升华,这也是思想的体现。结尾这个把握在于个人。我认为前头四段写得精彩,基本就妥了。结尾写得好只是锦上添花,写得一般决不至于前功尽弃。所以谨慎点可以写短点或者暗淡点。其实文章写到最后,自己肯定对题目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啥没来得及说的,结尾可以提出个问题,意味深长一把。有啥新的发现,比如这个话题的两面是内在统一的呀,是不可分割的呀,总之有不吐不快的东西,都可以说一说。只要不要说得太含糊,都应该会激起读者欣赏的。

  现在说说Argue:

  新东方有一说是保argue争issue,因为argue更简单,容易把平均分拉上去。这对于时间不多的各位是很有意义的。Argue我认为很真的简单,因为我大学打过两年辩论,找逻辑错误是家常便饭。往往一篇文章六七百字还不够我批评他的,所以不好意思,反而说不出来太多。在开始讨论之前,我有几点想澄清一下:

  首先,新东方老师告诉我,我们写这个文章,虽然是挑错,但是目的不是把文章驳的体无完肤,得出结论作者就一傻B。而是要想办法改进这个文章。所以用词的时候,不要说这个文章这里说错了。显示了作者哪方面不足。最好说,这个文章这里说错了。如果这么说/这么做/这么加点东西,整个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虽然我看到新东方老师把每种错误都标明了,什么叫错误类比,什么叫倒置因果。但是我模考完Gre官方的PPS的时候,看他们的满分范文,没有谁明确写出错误类别。但是无一例外写出了为什么错和怎么改。所以大家可以这么理解。比如有人感冒了,我们只需要告诉他因为你发烧流鼻涕所以你生病了(为什么错),你应该多喝热水多休息(你该怎么改),而具体这是病毒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就不是我们要关心的了。所以实在写不出来,没关系。时间不够,可以不用背那些名词。但是大概知道几个,也是有帮助的,比如false causal relationship, hasty generalization, problematic evidence,基本每一篇都有的。

  Argue我简单说三点:

  开头结尾

  挑错

  文段

  Argue和issue不一样,开头结尾都有迹可循,这个也许是唯一能搞出模板的东西。考试的时候我都是一边写开头一边想错误。等开头写完了,错误也找全了。开头一般说,这文章标明,因为(照抄原文),所以(原文),作者于是得出结论(原文)。但是,作者论证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可以随便列举一个,比如证据不足),如果能够注意以下几点,那么这篇文章能够更有说服力。

  写到这儿都不用动脑子的。

  结尾呢,也跟issue不一样。我们不一定要力求升华,毕竟不是立论文。就大概总结说,因为作者犯了错误一错误二和错误三,所以文章没有吸引力。如果作者能做到改进一,改进二和改进三,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更好了。(错误和改进都是之前写过的。所以无脑照抄,或者适当变脸,写上去就行了,字数也是大大的有。)

  挑错:

  挑错怎么挑呢?反正我感觉,除了事实说明,比如有个城市叫A市,旁边有个B市这样的句子,基本每个句子都有错。这个我因为辩论的原因,难以传授什么秘诀。大家可能看几道题找找感觉就好了。本着质疑的态度,每句话都怀疑一下就可以了。再不行就幻想自己在网上和人对喷。对喷的时候,对方说的每句话你都恨不得直接拍桌子反对。有这样的气势就可以了。注意,每当出现样本调查,一定要抓住猛骂。质疑样本,质疑容量,质疑可信度,什么都能质疑。另外,每当出现类比和因果关系,也要质疑。这个只能大家随机应变了。要说逻辑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G考的逻辑也很直白,一般找三个不是问题,实在不行看几篇范文就明白了。

  文段:

  中间三段怎么放?我感觉,第二段一定要说个最大的问题。这个不一定要是全文最大的问题,而是各位感觉最大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最明显那个错,也是各位觉得最大的错,也就是全文最大的错。不是也没关系。因为各位感觉最大的错,各位有话说,那么第二段一定会很丰满,也基本不会出错,字数也拉上来了,妥了一半。有人说这三段也能写出递进或者并列,我感觉写递进有点困难,因为错都差不多,还要花心思论证哪个错的多哪个错的少。我的习惯,大家可能借鉴一下。先写一个最大的错,然后再抓一个我觉得能论证好几句的错。剩下来的基本都是一两句可以提一提的错,比如证据不足啊,其他可能情况啊,那就都并到第三段,开头就说,除了上述两点,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可以注意。然后随便抓两三个说一说,凑成一段。最后结尾也说,作者有错误一,错误二,以及上文提到的细节(problematic details mentioned above),如果能有改进一改进二点点点,就点点点了。

  具体每段论证,我的习惯是先说错误,然后说为什么错,最后说如何改进。这就成了逻辑严密的一段。

  具体说为什么错,我有三个法宝跟大家分享。

  第一是列举他因,就是提出其他可能性,举不出正例举反例,举不出反例举特例,比如说调查发现A地方的人想要增加骑单车的时间,所以应该在AB只见建立单车道。这种简单的逻辑关系gre里面比比皆是,最好就开始举其他可能性,比如,AB之间可能很远,骑单车五个小时,人还没到就累死了。或者,A人愿意骑车,说不定B人嫉车如仇,那么修这条车道只造福A,效益性达不到了。再或者,A本来基本不骑车,想要增加骑车时间,也就是每周稍微一骑,去一趟周围公园或者超市,没有想一路蹬另一个城市的欲望……Without ruling out all these possibilities by making more study on these relevant topics, the argument is not convincing enough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另一种我常用的方法就是要求有更多论据支撑。比如批驳前面同一句话,我们就可以要求,调查AB两个地方之间的长度,调查B人民的意愿,调查A人民对骑车到B的意愿等等。这两个方法,列举他因适合用来批判因果关系,而要求更多论据适合批判所有提出的论据。比如说,应该在空地修一个篮球场,因为这个地方 小孩子喜欢体育。这时候就开始质疑这个论据不充分,因为我们要知道到底这地方有多少小孩子,其中喜欢体育的有多少喜欢篮球场,这片空地本来又造福了多少人,而这些人占有的比率和小孩子的比率相比,甚至扯远一点,这个地方未来孩子出生率如何,未来会不会面临孩子很少的情况等等。在这些论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仅仅这一条论据无法证明论点。

  这两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发散思维,不怕没话可说。而且可以写得很长很丰满,还显得我们才思敏捷,批驳到位。最好的在于,基本每篇都有这种错。

  还有一个常常用的到的,是质疑定义。这个往往在结尾会有漏洞。就举那个空地的例子。他们论证到最后说,因此,把空地建成篮球场,有利于全区的福利。这时候就可以质问,你怎么定义全区的福利?如果全区的福利仅仅是由喜欢运动的人代表的,他们的福利当然得到了保护。但是如果全区的福利代表的是大部分人有福利呢。这片空地以前那么多人享受鸟语花香,现在没了,这批人的福利何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还有好多,只能见缝插针了。这个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各位考试在即,记得我说的大概逻辑结构,具体批判起来有板有眼就行了。至于你是批判的入木三分,还是批判的浅尝辄止。我感觉意思到了都行。楼搭起来重要。家具放的咋样是其次。

  就说到这里,长篇大论,可能各位也困了。再次表示很荣幸各位来听我讲。谢谢!

热门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