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位,留学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发布日期:2023-02-14 17:11:17 阅读:5997

对这个世界的了解

在刚开学的international dinner上,和坐在旁边的印度人聊天,我对印度的了解除去宝莱坞和IIT基本就是各种带着隐晦贬低难登国际舞台的笑话,所以我在表达过对影片《三个傻瓜》的欣赏,陈述过宝莱坞电影数量全球第一的事实,并且印证了IIT在印度人心目中地位高于MIT之后,便只能用尽全力的辨析他的印度口音。印度的学生总是充满了一种说不上来的活力,虽然并不能说是朝气蓬勃,但也难掩其中的单纯和无忧。这个印度人便是抱着这样的情绪和我聊他对中国的理解,他谈到youku,谈到renren,还谈到其他许多。和我搜肠刮肚才想起来印度的首都相比,这些印度人才是真正在这个世界的比拼中做好了准备。,这对比他们的所行,简直是矛盾至极,要我说开放facebook便是最好的宣传手段了。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基本上是被彻底的隔绝于世界之外了,在国内可能还不那么明显,。

心态的平和到底在急什么




以前对我来讲,按部就班的升学是雷打不动的真理,大学毕业以后当然继续就要读研究生,好像推迟一年甚至半年都是低人一等一样。而到了美国才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中国人反而成了年龄最小的群体。同住的一个Duke本科的Housemate今年毕业,之前我一直像对待小妹妹的对待她,一次不经意的聊起才知道她生于1984年,后来也不断的有机会认识她的同学,其中结婚生子后又返回校园的也不在少数。不能否认,当一个人有过正规的工作经验后,才能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方向感,才能在更种场合的讨论中更有底气。我不能说我后悔出国,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我后悔没有工作一年再出来。

申请录取无输赢

中国人的逻辑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两极化的,一个人不是好就是坏,一件事不是输就是赢。我还记得当初申请的时候我给小米发邮件,问了很多愚蠢的问题,动了很多心机在和小米博弈。而小米说了一句话,“我只是帮助你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优势,找到最适合你的。”当初看来,不过是一句官场上的敷衍而已。现在才慢慢觉得有时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才是“赢”。用一个差的成绩和差的背景可能可以申请到好的学校,很多人会觉得赚到了,会有种我骗过了录取委员会,或者我赢得了这个学校的感觉,其实我看不见得,如果水平不够,去再好的地方也发挥不出最好的实力,自己受苦而已。而去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才是最优的双赢局面。同理也适用于找工作的场合,我已经决定把做自己当成是面试场合的要务。因为找工作也没有输赢,找一个最适合真正的自己的地方而已。




淡泊名利

过于功利是最让我发愁的一个中国人的特点。到现在总有很多人问我,做这件事情怎么样,做那件事情怎么样,到底哪个对申请有利,或者说我这篇论文还没有发表到底该不该写到简历上。我想说不管多小的事情,只要认真对待,总能在其中收获些东西。何况,过去做的事情不应该是浮于纸面的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目的的,而应该是真正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在每一次经历中追求自我的成长。又像我之前写过的一句话,过去的经历是不能被决绝放弃的,不管你在哪你的优势都是这二十多年的积累,每个人最大的优势都是对母语的掌握,第二大优势便是对所学科目的理解,哪怕你觉得自己几乎什么都没学到。人总是知道的要比他自己想象的多,哪怕你真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是你接触到了某个领域浩瀚知识海洋之后的感叹。所以,越早意识到这点,便能越早认真对待每一分每一秒。我以前一直以为人生可以有停止键和开始键,以为出国留学便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其实这最多只能算是暂停和开始而已。对过去的救赎是现在走的每一步,而不是对未来的规划。

不要局限自己

在国外很多学生有一个小主意或点子就开始联系人,最后往往能促成一个大事。在中国大多学生甚至是成年人都觉得很多事情是天方夜谭,不敢去想也不敢去尝试,这当然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关,但也和个人的观念有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公司内很多人会觉得最高层的领导很威严,很高高在上,但我更觉得他们也是平等的个人,我在百度的时候就直接发邮件给汤和松副总裁,向他讨教一些职业规划问题和战略分析问题,这在很多我的同僚来看都是不可能想到或者做到的事情。

 指导专家:全球留学网老师有多年留学经验和6年从事留学教育行业工作的经验,作为留学行业咨询顾问中的佼佼者,英国部的表率,凭借着高质量的服务,卓越的专业知识,以及客户的一致认可,连续5年获得公司杰出贡献奖,冠军奖,咨询之星和服务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