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

发布日期:2023-01-19 20:25:58 阅读:4262

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不能因为出身就给贴上笨或聪明的标签,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就之才在美国有一个programKIPP,就是培根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和中国一样,在美国也有好学区和差学区之分,而且学区房这个概念其实是从美国来的。在一些比较差的学区(比如一些贫民窟所在的学区),这些学区的校长关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老师管的也不是孩子,他们关心的是这些孩子是否每天都来上学。例如一个班上30个孩子,今天只有25个孩子来上学,剩下的几个孩子居然“忘记上学”,因为他们被邻居的孩子带去游戏厅玩了。所以,“KIPP”就是把这些孩子和他的家庭隔绝,让他们早上六点就来学校,晚上八点钟再回家,这样他们就没机会去和邻居家孩子厮混。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入KIPP这个项目,贫民窟的孩子需要抽签进入。运气好的孩子还会被送到一个距离自己家庭所在地比较远的学校。刚进去的孩子成绩很差,但很快成绩就赶上来了,这样看起来有点像衡水中学。这些孩子在申请大学时候,可能上不了常青藤大学,但他们可以上到州立大学。这个项目中的孩子升学率较高,毕业后也能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与之前的家庭隔离,彻底走出自己家庭所在的阶层,也彻底走出贫民窟。

美国社会阶层分化很明确,基本上只有5%的人能够从底层的20%上升到上层的20%。所以,只要把这些孩子与周围糟糕的环境隔离,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好好读书,并且要有读公立学校,拥有一技之长。

今天我们整个国家都提倡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而实际上,在中国,可能80%的人需要的是技能教育。衡水中学所培养的人和清华附中培养的不是一类人,让衡水中学像北京顶级中学那样培养人是错的。所以,社会需求不一样,针对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向上一个阶层的路注定是艰辛的实际上,中产阶层的孩子是最辛苦的。中产阶级想要进入精英阶层,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因为:

·      你的孩子需要具备一技之长(接受技能教育),否则没有立足之地。

·      所有你认为的精英阶层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在在他这一代人中补齐。

所以,中产家庭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因为向上的通道太窄了,而教育也不会是轻松的,只会更辛苦。要知道,向上的路注定是艰难的,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不辛苦就会面临阶层下滑。

在美国也一样,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在真正的上层社会,你拥有的资源是别人没办法比的。例如,特朗普的女婿,据说连算数都算不清楚,但是因为他父亲给哈佛捐了几百万,所以他很轻松进入了哈佛。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在20岁的时候相信绝对公平,说明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但到了40岁,你依然相信绝对公平,那你就有点傻了。世界是不可能绝对公平的,因为一旦出现绝对公平,世界就停止进步了。比如今天的北欧社会,就很公平。但是如果你在那里呆一段时间后,就会明显感觉到整个社会死气沉沉,因为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给你任何机会。
    教育资源永远是不够的。今天整体的中国教育水平进步非常快,比30年前从资源、经费各方面都有十倍的提升。但是清华还是招那么多人,所以永远有人上最好的学校,有人上最差的学校。所以不用纠结自己是否进入了最好的学校,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中国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太强,每所大学都要建设成研究型大学。其实有些学校不适合,有些大学可能应该好好地搞教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让这些学校大学毕业以后能够去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教育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问题,不是学校问题,也不完全是社会问题,也不完全是个人问题,也不完全是家长问题,但是每一方面都有一些问题。从你自身来讲,家长、个人,你也要意识到这一点,哪怕你进入到了一个学校以后,有些人确实需要是有一技之长的。

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刚刚我提到了,命运决定了人的一切。那么,命运是由什么决定呢?撒切尔夫人有句话说的很好: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比如,当你打网球的时候,你会发现打球用力过分的时候动作会变形,这就说明你想法不对的时候行动会变形、言辞会变形。再比如,你在公司里干得很一般,没有得到提拔,但是你自己却觉得自己很厉害,是全公司的5%,你觉得老板不公平,就去找老板(领导)吵架。那么,也就是你的“动作变形”了,这也是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

所以,我们的行为形成了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基本上就是这样一条线。所以,一开始是很小的一件事,我们自己一点点的错,最终命运就这么决定了。所以,大学应该分类,不能一律都办成研究型大学,如果大学不能分类,那么,你需要给自己分类